学院新闻
当前位置: 首 页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④|走进马炉村“红色劳模精神引领生态治理”
作者:李若辰 点击数: 时间:2024-07-17 14:35:27

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,助力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”2024年7月16日,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工程学院“酌水知源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赶赴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马炉村,探访当地“党性廉政教育基地+脱贫攻坚示范村+立体生态农业格局”的“红色底色,绿色发展”之路,深入了解马炉村的生态环保现状、水土保持成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区域性影响,投身环保实践活动。

追寻红色足迹,感悟初心使命。近年来,马炉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,建成了集乡村旅游、勤廉教育、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。村干部带领实践团首先参观了全国劳动模范刘西有的纪念馆。通过馆内珍贵的文物和详尽的图片展览、影像资料,深入了解了刘西有同志带领村民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和“信念坚定、艰苦奋斗、求实创新、无私奉献、清正廉洁”优秀品质。纪念馆展览着刘西有打成的十二把虎牙镢,村干部介绍说: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马炉村石多土薄,‘炉岔沟,麻石头,十料庄稼九不收。天一旱连根烂,天一涝水冲掉’。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刘西有带领变工队,扛着12把镢头开山劈石、修地造田,对全村的山水林田路进行规划,植树造林,保持水土,一镢头一镢头地向荒山顽强进攻,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。

“十二把镢头闹革命”的劳模精神,“七康沟”的坚韧,都让实践团为之动容。追寻红色足迹,实践团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缩影,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—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。在马炉村党性教育基地,实践团的党员同志重温了入党誓词。

 

水库梯田建设,构建生态屏障。实践团在村干部的引导下,参观了马炉村的经济作物种植区、马炉水库等地,映入眼帘的是如今郁郁葱葱的梯田和果园。村干部介绍说:“马炉水库的治理与保护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,更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的水土保持典范。废水处理、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水质,确保了‘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’。”

实地参观中,实践团了解到,马炉村遵循“红色文化为底色、绿色产业为特色”的发展理念,依托水库资源大力发展梯田种植,形成了“山下梯田坐底、山间经济林缠腰、山上油松戴帽”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,发展溪谷乡村旅游、中药材和杂粮种植加工、冷水鱼养殖等产业,“产业融合+生态振兴”发展新路子,在护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”的基础上,让马炉村和市场“接轨”,与改革“合拍”。同时发展红色旅游业,以弘扬劳模刘西有优秀品质为主题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 

躬耕社会实践,助力生态保护。在对马炉村的考察与调研期间,实践团队也发现了水库背后存在的垃圾处理不及时,水源保护措施不完善等问题。随后,实践团成员以身作则,及时清理垃圾,带头执行垃圾入篓的措施,并结合城市卫生治理模式、新时代科学技术、农业机械化等先进手段,针对废水处理、整治河道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。

与当地村民交流互动,共话未来发展。在交流中,实践团了解到他们对乡村振兴的期待和建议。村民表示保护南水北调的优质水源是长久责任,致富路绝不会与“一江清水入京津”背道而驰,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,拓宽水土保持方式方法,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;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就业,为生态振兴致富路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劳模精神引领新时代乡村共富路,水库治理与梯田建设构建水源保护坚实屏障,马炉村多管齐下确保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”。此次参观学习是一次意义非凡、珍贵庄严的精神洗礼,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治理调研的重要样本。实践团成员们受益良多,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,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,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继承和发扬刘西有同志那种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,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。


上一条: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⑤|探访商洛桃花谷治水兴旅之路
下一条: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③丨调研闵家河村生态振兴的红色“引擎”

关闭

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工程学院 陕ICP备08104344号-3
地址:中国·咸阳·文汇西路12号 邮编:712000
电话:029-33152027 (综合办)

航空工程学院
微信二维码